不想再看無腦的台灣電視節目把觀眾當白癡耍,也厭倦了網路充斥內容農場標題聳動而毫無根據的文章,還是靜下來好好的閱讀書籍充實自己吧!
今天,在這兒跟各位推薦一本好書:各國眼中的世界:現在就翻新你的國際觀!!!!




-暢銷書排行榜
本週排行榜第一名:
很多網友都推薦說讚喔!


下面是整理了關於同類書籍的介紹,都是今日的優惠折扣,過了今天價格就會調回原價 趕快點進來撿便宜喔!
點下面的圖片進去, 就可以看到整理的分享!








各國眼中的世界:現在就翻新你的國際觀!

















  • 《各國眼中的世界:現在就翻新你的國際觀!》Atlas Du Monde Global




    截然不同的觀察角度,讓你了解不一樣的世界情勢!

    法國前外交部長、知名戰略專家,聯手分析世界局勢,提供您嶄新的國際觀!


    本書作者,分別為法國著名的戰略專家及前外交部長,對於國際間力量的消長、角力、勢力平衡有深刻的洞見。對世界的觀察角度,也有別於平常台灣讀者習於接受的美國CNN、英國BBC觀點,試圖從歐陸,以及其他國家的觀點,替讀者打開另一扇解讀世界的窗。

    豐富的地圖資訊,讓世界局勢一目瞭然

    本書提供八十餘幅的彩色地圖,涵蓋的主題,從近代帝國的崩潰、冷戰時期的雙方陣營,到世界的人口分布、語言、宗教、移民、觀光、水資源、生態問題等。藉由各個地圖,清楚呈現各個主題的地理分布概況,無論是了解近代歷史的演變、地緣政治的興衰、資源的分配,都可藉本書中的地圖輕鬆了解。

    各國眼中的世界,讓你真正了解各國的深沉想法!

    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

    每個國家擁有不同的歷史、地理位置、戰略目標,以及經濟利益,他們特別關切的事件和國家都不同。本書精選二十八個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國家(區域),剖析他們國民心中的想法,以及觀察世界的角度。在競爭激烈、爾虞我詐的世界中,各個國家又是如何扮演、定位他們自身的角色,本書將在最後一章精闢分析。

    ●法國:在反覆地高估及低估自己的實力後,終於懂得如何捫心自問尋求自身地位。
    ●德國:致力於推動歐陸整合外,對於中、俄兩國,表現出捍衛自己資源、產業與經濟利益的態度。
    ●英國:在體會到影響美國的力量微乎其微後,仍希冀保有世界金融樞紐的地位。
    ●中國:早已不把俄羅斯視為對手,唯一的競爭對象只有美國!
    ●波蘭:身受過去悲慘的歷史影響,不相信任何條約與國際機構的效力。
    ●俄羅斯:擁有強烈的「受害者意識」,卻從未放棄重拾世界第二大強國的地位。
    ●印度:與美國合作是為了取得大國的地位,但現階段卻更積極地想要宣揚國威,揚名世界。
    ●南韓:感覺自身只是美國戰略上的一只棋子,如何在國際社會上尋求自立是當前的最大目標。
    ●印尼:以敦親睦鄰政策為名目,與中國發展良好的關係,同時也和美國保持著緊密的軍事互助。
    ●巴西:積極地參與國際重大會議,但枉顧環境保育的開發方式,卻備受各方批評責難。
    ●以色列:亡國是深沉的恐懼,至今仍搖擺於持續佔有或是讓巴勒斯坦獨立的兩難立場中。
    ●伊朗:害怕世界各國對自己的侵略,然而世界也同樣畏懼著伊朗這個國家。
    ●非洲各國:希望能在不放棄各方支援的前提下參與世界經濟。

    全球化的時代,國際觀不能只有單一面向!開放的視野,將帶給你開闊的國際觀!

















    • 作者介紹






      帕斯卡.博尼法斯(Pascal Boniface)

      法國地緣政治學領域著名專家,現任法國巴黎國際和戰略研究所(IRIS)所長。除法國境內之外,也常向國際媒體發聲,著作超過40冊以上,內容包括探討國際關係、核武問題、縮減軍備、大國間的力量平衡、法國外交政策,甚至運動競賽在國際關係方面的影響力等等,涉獵主題相當多元。

      于貝爾.凡德林(Hubert Vedrine)

      法國前外交部長,現為密特朗研究所所長兼講師。曾於1981~1995年間擔任密特朗總統的顧問(歷任外交顧問、總統府發言人、愛麗舍宮祕書長);並於1997~2002年席拉克總統任內的喬斯潘內閣擔任外交部長。之後以地緣政治學顧問的身分進行著述活動。









    • 譯者介紹



      王立言

      台灣大學日文系畢業,曾於日本東北大學進修,現為輔大翻譯研究所碩士生,譯有《女巫不傳的魔法藥草書》、《妖精的歷史》、《巴黎手繪戀愛本》、《七年教出七個全國榜首的超強學習法》等多部著作。

      許晴舒

      國立台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畢業,日本東北大學文學碩士。從事中間調性的文字、藝術工作。譯有《夢的宇宙誌》、《手繪埃及不可思議的古文明大全》、《手繪希臘不可思議的神話.歷史大全》等書。



















    各國眼中的世界:現在就翻新你的國際觀!-目錄導覽說明






    • 第一部 歷史上重大的轉捩點
      最早在地球上繁衍的人類∕歐洲的全盛時期∕帝國的崩毀及其影響∕冷戰∕第三世界的分裂

      第二部 關於全球化世界的各種詮釋
      國際共同體∕文明衝突∕單極世界∕多極世界

      第三部 全球的各種數據
      人口∕語言∕宗教∕跨越國境的移民∕觀光∕南北落差∕犯罪∕核武大國∕石油與天然氣∕生態問題∕水資源∕公共衛生

      第四部 從各國角度看世界
      從美國角度看世界∕從加拿大角度看世界∕從歐洲角度看世界∕從法國角度看世界∕從德國角度看世界∕從英國角度看世界∕從西班牙角度看世界∕從比利時角度看世界∕從波蘭角度看世界∕從土耳其角度看世界∕從俄羅斯角度看世界∕從印度角度看世界∕從中國角度看世界∕從日本角度看世界∕從南韓角度看世界∕從印尼角度看世界∕從澳大利亞角度看世界∕從墨西哥角度看世界∕從巴西角度看世界∕從以色列角度看世界∕從地中海各國角度看世界∕從阿拉伯世界角度看世界∕從馬格里布角度看世界∕從伊朗角度看世界∕從伊斯蘭主義者角度看世界∕從非洲國家角度看世界∕從塞內加爾角度看世界∕從南非角度看世界

















    作者序

    冷戰結束後,在全球化效應下,我們活在一個非常複雜的世界當中。於2008年出版本書時,我們的野心是希望不僅能提供闡明這個世界的關鍵,同時也能揭示存在於世界上的各種危險與可能性。在本書修訂版發行之際,這樣的野心變得更加強烈了──因為世界發生了變化,人口也不斷增加。

    在製作本書中的80種不同的圖表與說明文字時,我們一直提醒自己不能一次提供太過大量的資訊,以免使得讀者感到厭煩、混亂或不安。因為我們深信,唯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如今,世人皆已公認持續了約半個世紀的冷戰是「確實發生過的」事情。然而,相對地,即便到了兩極體制落幕18年後的今天,我們還未能凝聚出一個針對世界現狀所做的統一解釋。

    一個分享著普遍價值觀的「國際共同體」究竟是否已經成形?還是說,價值觀與宗教的出入,至今仍撕裂著世界,甚至造成敵對?在吾人的背後究竟是否有著某種造成對立的力量?或者,這種對立來自於地緣政治學上的種種因素,也就是爭奪能源、環保議題、宗教問題等理由,使得情況不斷惡化?

    在本書中,筆者準備了各式各樣的主題,希望能讓讀者從中培養出屬於自己的見解。另外,本書也不僅以表述常見的歐美中心主義、歐洲中心主義為滿足。因為這些觀點,只會妨礙我們去認識當下發生於世界各地的變動而已。

    即便世界各國間彼此依賴的關係逐漸加深,每個國家和其國民仍舊擁有著自成一格的世界觀。這些世界觀既然是由各國固有的歷史所形成的,自然會對該國看世界的觀點產生極為關鍵的影響。此外,這樣的觀點,也有可能是受到危機、威脅、機會、野心,以及恐懼的影響下所形成的。

    因此,筆者在本書中試圖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出發。這些各式各樣的角度,其看法與出發點當然不是一致的。或者,我們是否可以滿懷希望地說,這個世界終有凝聚出共識的一天;也許這些看法上的歧異,只是當下間一時的現象而已?

    本書《各國眼中的世界》由四部分所組成。

    第一部 歷史上重大的轉捩點:由九張地圖與五篇「縱貫時空的說明文」所組成,進行概略性的介紹,賦予本書在歷史上的深度與廣度。

    第二部 關於全球化世界的各種詮釋:反過來說,這也象徵著世界上並不存在著一種所有人都同意的解釋。

    第三部 全球的各種數據:涵括世界的人口、經濟、能源、戰略等內容。

    第四部 從各國角度看世界:從本書作者的角度來看,第四部是本書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不僅包含著在我們的眼中視為理所當然的觀點(從法國與歐洲觀點所看見的世界),也試圖介紹了世界上其他各國眼中所看見的世界。

    透過上述資料以及各方交錯的觀點,可以讓這個世界的共通點與一貫性更加鮮明;然而,同時也會讓極大的矛盾與敵對關係(不論是顯著的或潛在的)因而浮現。總而言之,本書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地描繪出接下來幾十年內世界的面貌。為了準備迎接那樣一個世界的到來,如何事先加深對其的理解,是各位讀者,不,是我們所有人的課題。

















    第2部 關於全球化世界的各種詮釋(摘)

    關於全球化的世界,

    存在著最樂觀到最悲觀的各種詮釋。

    我們是朝向文明的衝突,還是相反地,

    正在見證以國際平衡的民主主義為基礎的共同體的誕生呢?

    世界是一極體制;還是以幾個強國為主軸進行組織的呢?

    在第二部中,本書將保持中立的角度,

    介紹各派學者分析世界情勢後提出的各種命題。

    這些命題只能相互對立並排斥對方嗎?

    還是相反地能成為相互補強的理論呢?

    能找到解答的只有讀者與真相。

    國際共同體

    1990年初,隨著蘇聯的崩解與冷戰的結束,誕生了許多新希望。1980年代的10年之間,民主主義已於亞洲及拉丁美洲增強勢力,並引入東歐,一般認為民主主義將向全球各個角落邁進。而伊拉克戰爭(1990?1991年)中,聯合國安全保障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五國步調一致,遵循聯合國憲章所訂立的權利規定首次行使武力。「國際共同體」的概念看起來逐漸落實,集體安全已不再是空論。

    喬治.布希總統(父)甚至讚美「擁有主權的國家相互結合的普遍性」共同體、「藉由交涉解決紛爭的原則」,以及以「人權」為基礎的新世界秩序已經到來。

    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則認為意識形態的對立已經結束,同時表態支持各國陷入敵對關係的危機已解除的看法,並宣稱「歷史的終結」即將到來。

    西方自由主義的典範即使不適用於全世界,或是將適用於全世界,已再也聽不到反對的聲音。在消弭美國、蘇聯這世界兩極化鴻溝的同時,全球化越來越帶有真實感。

    技術的進步縮短了時間與距離、更加增強了產能,使得提高整體生活水準成為可能。而且不僅為了方便自由且熱絡的經濟交流,也為了讓知識、人,以及資本的交流更加圓滑,國境漸漸模糊。

    經濟或是政治上的自由主義與技術的進步,產生加乘效果而越趨壯大。而藉由資訊技術的進步,個人獲得了超越舊有障礙的能力;所有的人皆能獲得到資訊。

    贊成上述自由主義的人們,認為全球化的市場經濟不管對任何人來說都保障了進步,是所有人皆可獲利的雙贏機制,並且具備促進全世界民主主義與繁榮的觸媒效果。

    贊同全球化的美國外交評論家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認為世界已「扁平化(平滑化)」。因為資訊革命加速了全球化的過程,不管在貿易面或是政治面都讓國境模糊。所以這個時代不再以國家或企業為單位,而是以個人為單位,透過網際網路直接構築網路組織,相互連結並競爭。勞動市場也不再拘泥國籍而全球化。個人電腦讓每個人都能自行製作數位文書(包括文本、照片、音樂檔案等)。而且藉由網際網路,幾乎讓人得以免費從世界各地瞬間連結無止盡的數位情報。

    既有的媒體不得不被捲入競爭當中,個人則獲得無可計數的力量。

    由於世界正朝向全球化與網路化,贊同國際共同體概念的人們,雖然認為恐怖活動也因此變得更容易發生,但也就此判斷地緣政治引發嚴重紛爭的危險性並不高。因為他們明白藉著供應鏈(supply chain)而朝全球化邁進的世界中,倘若以全球化為前提的經濟交流因戰爭而遭受破壞,其代價將是自己承受不起的。所以即使在地緣政治上相互敵對,中國與台灣、印度與巴基斯坦,仍優先考量經濟上的利弊並達成協調關係。

    現今世界上發生的紛爭,主要起因於無法平等享受全球化的恩惠。然而若民主化及經濟自由化持續以世界規模發展下去,目前國與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就仍存在著緩和的可能性。在佛里曼的單純認知中,世界上存在「尚未扁平化」的國家,地球一半仍處於與全球化之「利益」無緣的狀態。最低度開發國家遭遇到的問題──「Digital Divide (數位鴻溝)」,其實同樣存在於新興國家中。譬如說印度人只有5?得利用網際網路。

    無論如何,尚未引入民主主義或是鮮少具備民主主義要素的權威主義式體制已轉趨守勢,民主主義的勢力預料將越來越強大。









    編/譯者:王立言/許晴舒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7*23
    頁數:268


    出版地:台灣


















    • 作者:帕斯卡.博尼法斯,于貝爾?凡德林




    • 譯者:王立言/許晴舒








    • 出版社:如果




    • 出版日:2012/8/3








    • ISBN:9789866006210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 館主推薦:★★★★★












    各國眼中的世界:現在就翻新你的國際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汀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